睡前聊一会儿,梦中有世界。听众朋友,你好。
不觅仙方觅睡方,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流行“去医院睡觉”。从正念冥想到针灸足浴,从经颅磁刺激到微高压氧舱……目前,国内至少有3500余家医院在开展睡眠健康服务。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,国家卫健委负责人表示,到今年底全国97%的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可以提供睡眠门诊服务。国家为啥出手治失眠?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件事。
一夜长如岁,睡不着的滋味人人都知道,但失眠的缘由因人而异。有人忧国忧民,如杜甫在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中感慨的“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”;有人犯“相思病”:如《诗经》中记载的“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”;而现代人的失眠,不少都源于普遍性的压力和焦虑。熬最晚的夜,缺最多的觉,据《中国睡眠研究报告(2022)》显示:过去10年间,入睡时间推迟两个多小时,平均睡眠时长减少1.5小时,超六成职场人每晚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。
时间都去哪儿了?睡眠障碍看似是生理现象,实则是社会时钟的个体投射。
不舍昼夜的快节奏生活,模糊了工作与休息的界限,使本该属于睡眠的时间被迫压缩。难怪作家王蒙感慨:“我身边的人,包括写作的同行、共事过的党政干部以及我个人的亲友,都有各种睡眠的问题……聊聊睡觉的事,是我酝酿了30年的一个话题”。为了完成这一夙愿,王蒙联袂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郭兮恒,于今年8月推出新书《睡好的福分》。
把夜不能寐的感悟写成一本书,堪称苦中作乐了。也不由让人想到诗人张继因“江枫渔火对愁眠”写下的《枫桥夜泊》,阮籍因“夜中不能寐,起坐弹鸣琴”传世的《咏怀》……失眠不幸诗家幸,唐诗宋词中多少经典佳作,写就于一个个不眠夜?
失眠固然是亚健康状态,对待失眠的心态却可以很积极。国学泰斗季羡林向来抱着“无所谓”的心态看待失眠,他吃了70多年安眠药,却活到了98岁高龄,晚年索性现身说法:“常常告诫医生,当你的病人受失眠之苦时,就放心让他吃安眠药。”
当然了,这里必须申明,这只是一家之言,是否吃药抵抗睡眠障碍不能一概而论。今天,去医院治失眠,也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吃药打针,不少医院综合运用声、光、电、磁、嗅疗法,从各类感官通路“包抄”失眠症结——
听雨、听风、听虫鸣,陕西有医院开出“音乐处方”,这种白噪音疗法与古人以乐代药的理念异曲同工。如白居易的“卧迟灯灭后,睡美雨声中”,又如韦庄的“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”,说的都是这个道理。
嗅花、嗅草、嗅果香,北京有医院推出“梦中情枕”,这种弥散式疗法与古人闻香祛病的偏方如出一辙。如李渔的“黄昏嗅味,其味直入梦魂”,又如陆游的“甘菊缝为枕,疏梅画作屏”,如今助眠香薰更登上了电商平台助眠产品销量榜第一名,去年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。
…………
林林总总的安眠疗法还有不少,却终究是一时的外在辅助手段。毕竟,先睡心,后睡眼,再息心,想要安睡一世还得有个好心态。作家茅盾谈写作习惯时自述,“过去全靠晚上开夜车,所以弄成了失眠症,一用脑子就睡不好觉……睡不好觉就吃安眠药,慢慢地,离开安眠药就睡不着了”。茅盾之子韦韬认为父亲服用安眠药有心理因素,悄悄把药换成维生素片,觉得同样能起到安眠作用。这样过了两个星期,茅盾的失眠并没有加重。
可见,心病还须心药医,“去医院睡觉”不假,但关键得有一份好心态。
这正是:
夜来安寝早休灯,一觉闲眠百病销。
不觅仙方觅睡方,心病还得心药医。
大家晚安!
(文|戴林峰)
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近年就诊量持续攀升。唐闻佳摄
最新股票配资,股票杠杆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