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甲肝?
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,由甲型肝炎病毒(HAV)引起。HAV最喜欢“欺负”小朋友,所以感染人群以学龄前儿童最常见,青年次之,20岁以上的人群90%以上都曾经被HAV光顾过。
不过,因为HAV“贪玩急躁”,不愿意长时间在人体内逗留,所以大部分HAV感染是“隐性感染”或“亚临床感染”,也就是说被感染的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,只是在化验检查的时候发现HAV抗体检测阳性。当然,少部分情况下,HAV也会没来由地“发一顿肝火”,使感染者发生“急性黄疸型肝炎”。
甲肝有哪些危害?
近年来,随着我国卫生设施的不断改善,公众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,尤其是2009年我国政府将甲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,甲型肝炎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,但由于不良饮食习惯的存在,仍然可见散发病例。甲肝可导致急性肝炎,症状包括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、乏力和黄疸等。在一些情况下,甲肝可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,甚至死亡。
展开剩余78%甲肝有哪些症状?
临床上,患者早期出现类似胃肠型感冒样症状,表现为寒战发热、倦怠无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厌油、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等,化验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。大约在发病1周后,皮肤、巩膜发黄,尿色加深,同时体温恢复正常,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减轻,肝功能明显异常。大约持续3周左右进入恢复期,黄疸消退,症状消失,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。
HAV感染者也可表现为“急性无黄疸型肝炎”,一般病情较轻,病程较短,没有黄疸出现。甲型肝炎属于自限性疾病,经适当休息、合理的营养及药物辅助治疗,多在3个月内康复,一般不会转为慢性。但有时候,HAV也会十分捣蛋难缠,使个别患者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,患者极度乏力、黄疸重,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死亡,需要住院采取综合治疗措施。
甲肝如何传染?
污染的食物及水源是传染甲肝的最常见途径。HAV最不喜欢干净的环境,卫生状态越是脏乱差,HAV越喜欢出没。感染人体后HAV喜欢藏在感染者的粪便中,随粪便排出而污染食物或水源,在食物或水源消毒不严格的情况下,经口摄入后通过消化道而感染另外一个人。HAV抵抗力强,室温下可生存1周,干粪中25℃可存活30天,在贝壳类动物、海水中可生存数月,100℃1分钟,85℃5分钟才可将其灭活。
由此可见,甲肝病毒即便经过快炒、火锅烫、蒸等人们较为喜欢的烹调方法,也难以将其彻底杀死,容易造成感染,危害我们的健康。相似的烹饪方法还有醉蟹、醉虾、直接生食海鲜等海鲜,虽然味道鲜美,但极易携带甲型肝炎病毒,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。
另外,通过被患者粪便污染过的手、用具、餐具、玩具、衣服、毛巾等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染;极少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血液传播、性传播,不过一般人群来说意义不大。
如何预防甲肝?
01
预防甲肝,要把好“入口”关
勤洗手:在进食前、便后、接触食物前应彻底洗手,推荐使用7步洗手法,以减少病毒的传播。
饮食卫生:避免食用生肉、生鱼、生海鲜等食物,尤其是贝类等容易携带甲肝病毒的海鲜,水果和蔬菜应彻底清洗干净。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,使用专用的厨具,厨具使用后要清洗干净。
饮水安全:饮用安全卫生的饮用水,避免饮用生水,可选择煮沸过的水或正规瓶装水。
02
接种甲肝疫苗
甲肝疫苗是预防甲型肝炎的最佳选择之一。通过接种甲肝疫苗,疫苗接种后可以产生针对甲肝的抗体,一般可以持续5-10年左右,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甲型肝炎的风险,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。预防胜于治疗。因此,我们鼓励人们在适当的情况下接种甲肝疫苗,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。
03
避免密切接触
甲肝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因此要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,如共用餐具、毛巾、牙刷、剃须刀等个人用品。
04
注意公共卫生
在公共场所如学校、幼儿园、工厂等,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,定期对公共设施进行消毒。加强粪便管理,杜绝随地大小便,避免粪便污染水源和环境。
不干不净,
吃了有病,
预防甲肝,
从“口”做起!
发布于:北京市最新股票配资,股票杠杆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