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原价 128 元的礼盒,中秋当天 50 元清仓!”2025 年中秋傍晚,北京某连锁超市的促销牌前挤满了人,而货架上剩余的月饼礼盒,在当晚 10 点前全部下架打包。每年中秋过后,超市里堆积如山的月饼仿佛一夜 “蒸发”,它们究竟去了哪里?2025 年市场监管数据、企业年报及产业链调研,终于揭开了这背后的 “消失密码”。
一、第一站:商超 “最后冲刺”,5 折清仓成常态
月饼的 “消失之旅” 从节前最后几小时就已启动。2025 年腾讯新闻走访发现,北京、南京等多地商超在中秋当天推出 “买一送一”“三折秒杀” 活动,原价 3 元 / 个的散装月饼,最低不到 1 元就能拿下。南京某苏果超市工作人员透露,当天未售罄的月饼会全部下架寄回厂家,“连包装破损的残次饼都要登记回收,绝不私自处理”。
这种 “限时清仓” 并非盲目甩卖。五芳斋 2025 年半年报显示,企业通过直营模式对接商超,实时追踪销量动态调整补货量,2024 年月饼库存量仅 7.02 吨,不足年产量的 2%。广州酒家更精准控制库存,1.65 万吨生产量对应 1.6 万吨销售量,剩余 313 吨全部通过节后促销消化。
二、第二站:企业 “内部消化”,员工福利 + 公益捐赠双路径
退回厂家的月饼,首先面临 “内部消化”。曾在餐饮企业工作的莎莎透露,公司每年剩余的自有品牌月饼,会直接作为员工福利发放,“既避免浪费,又能提升员工归属感”。这种模式在中小型企业尤为常见,部分企业还会将品相完好的月饼捐赠给公益机构。
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 2025 年延续 “月饼零浪费大募集” 活动,在北京、上海等 8 个城市开通上门捐赠服务,接收的月饼需满足 “包装完好、保质期不少于 30 天” 等要求,最终分发给环卫工人、低保家庭等群体。据统计,该活动今年已募集月饼超 20 吨,较去年增长 15%。
三、第三站:临期 “变废为宝”,1500 元 / 吨流向饲料厂
对于临近保质期的月饼,专业中间商成了关键枢纽。河北某收购商透露,2025 年临期月饼收购价约 1500 元 / 吨,过期月饼则降至 800-1000 元 / 吨,最终全部卖给饲料厂。但这些月饼并非直接喂猪 —— 黑龙江某饲料厂工作人员解释,需先人工剥离塑料包装,再与豆粕、玉米按配方混合加工,“直接喂食会让猪拉肚子,猪肉还会变膻”。
加工后的月饼饲料成了 “抢手货”,每吨售价可达 3000 元左右,主要供应猪、鸡、羊养殖企业。河南某饲料厂更细分收购价:带包装的 0.3 元 / 斤,无包装的 0.75-0.8 元 / 斤,“包装处理费占了成本大头”。
四、第四站:包装 “二次重生”,47% 回收利用率创纪录
2025 年月饼的 “消失”,还藏着包装革新的密码。在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》全面实施后,市场上不合规月饼盒检出率从 2023 年的 18.6% 降至 5.2%,包装层数普遍压缩至两层以内。更关键的是,可重复利用包装模式普及,通过模块化设计,月饼盒能变身首饰收纳柜、桌面装饰品,使回收利用率从 2019 年的不足 10% 跃升至 47%。
环保材料的应用更让包装 “变废为宝”。截至 2024 年底,月饼包装中可降解材料使用率已达 31.6%,玉米纤维、竹浆复合膜等材料使环保包装成本降至传统方案的 70%。广东、安徽、山东三省的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 45% 以上,形成规模化回收处理体系。
五、监管 “全程护航”,染色毁形杜绝回流
为防止过期月饼 “偷偷复活”,2025 年监管力度全面升级。北京等地实施 “节令食品日报制度”,企业需每日上报月饼产量、销量、销毁量等数据,节后监管部门会通过追踪流向、抽查销毁等方式核查处置情况。对确认过期的月饼,需统一进行染色、毁形处理,确保无法再次销售或加工。
《反食品浪费法》更明确要求,商超需对临期食品分类管理、特别标示,而《食品安全法》严禁用过期原料生产食品。2025 年中秋后,全国未发现一起过期月饼回流市场的案例,监管部门共抽检月饼处置记录 1.2 万份,合格率 100%。
从商超清仓到饲料加工,从包装重生到公益捐赠,2025 年的月饼 “消失链” 早已告别 “浪费旧模式”。正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所言:“政策规范与消费升级正推动月饼产业回归理性,每一块月饼的去向,都藏着绿色发展的密码。” 下次再看到节后清仓的月饼,或许你会明白:它们的 “消失”,其实是另一种 “重生”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最新股票配资,股票杠杆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